国家民委中国民族语言文字应用研究院

中华文明 有字为证(2):歲

发布时间:2023-06-19 作者: 分类:字理研究

《说文解字》释“歲”为“木星也,越历28宿,宣遍阴阳,12月一次,从步,戌声。”

据《汉书·律历志》:“木,晨始见,去日半次。顺,日行十一分度二,百二十一日。始留,二十五日而旋。逆,日行七分度一,八十四日。复留,二十四日三分而旋。复顺,日行十一分度二,百一十一日有百八十二万八千三百六十二分而伏。”

歲星,即木星。歲星的运行轨迹相对于地球上的观察者来说,有时向东,有时向西。当你第1次看到早上的歲星时,它在日后约15度,然后每天向东行一度,121天以后停止,再经过25日反向西行。每天行1/7度,84天后又停留不行,经24又3/10天,再向东行,每天行2/11度,月行111天多伏而不见。


木星是太阳系最大的行星,其质量超过其他几个行星之和


一见之后,岁星由在日后15度变成在日前15度,正好共365日余,为一岁,也就是《说文解字》所言“12月一次”。前后两次在同一时刻看到岁星在同一位置,要相隔多久呢?将近12年!因为木星的公转周期为11.86 18年。

歲,由步、戌二字构成,以步表义,指其像人一样在我们头顶上来回踱步。实际上,《汉书·律历志》中就将金木水火土五星成为“五步”。


此图表明太阳系个行星位置


汉代的太初历将11月甲子这一天确定为冬至,作为起点,再将全年的总天数减去5个甲子或6个甲子之后所剩的天数叫大余。

又测得每月为29又499/940日。12个月整数之外,必然还有小数,这个小数的分子就是小余。

根据大余和小余就可以确定什么时候设置闰月。

与歲相应的年,又是怎么来的呢?年,本应写作秊,显然与庄稼有关。黄河地区的农作物,如小米、小麦,都是一年一熟。可以把秊看成稔——就是农作物成熟。古人又将地球年设置为24节气,什么节气干什么农活,丝毫不差。

中国的历法,既含太阳历,又含太阴历,完美地兼顾地球公转周期和月亮公转周期。用闰月来解决两个周期之差,这是我们祖先的一大发明。按公元纪年,每4年多出一天,我们叫它闰日,这是套用了闰月的概念。英文中,有人用leap表示闰年闰月的闰,极不准确,也许根本就找不到相应的词来表达。

我国的历法对我们的生产生活都至关重要。如前所述,太阳历可以指导农作物生产。而太阴历可以指导渔民掌握潮汐规律、商旅择时赶夜路等。


钱塘江大潮必定是农历八月十八


按照《史记·历书》的说法,“黄帝考定星历,建立五行,起消息,正闰余。”

说我国的历法是世界是最早的、最实用的历法,恐不为过。


版权所有© 国家民委中国民族语言文字应用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