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熟悉,艾是一种药草,有温经止血等功能,还可以用于艾灸,有温经散寒、消肿散结之功效。将艾草点燃,其烟可以驱虫防疫。《本草纲目》列举了用艾主治的病,多达20多种。
成书于东汉的《说文解字》冷冷地释艾为“冰台”,而并未提及其性状。这怎么理解呢?
晋朝张华的《博物志》则给出了答案:“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于后成其影,则得火。”其实说的是将冰块打磨成凸透镜,向着日光以聚焦,点燃晒干的艾。原来,艾浑身有绒毛,燃点低。艾绒还是制作印泥的必备原料。
“冰台”似乎应为冰菭,台是菭的通假字。艾属菊科,而菭蔷是菊的别称。
艾在我国分布极广,除了高寒与干旱地区,几乎都有生长,容易获得。是以其功用被国人摸得极透。
从“冰台”二字可以看出,至少在东汉以前,国人已经发现了凸透镜可以聚焦这一现象,并成功制作出凸透镜。
用冰取火,这是多大的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