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民委中国民族语言文字应用研究院

日语音读与汉字的对应规律(上)

发布时间:2023-12-11 作者:叶昌元 分类:学术动态

一、语言比较的“方法论”

贵州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麻勇斌研究员,一位优秀的苗族学者,看了两遍在下与李天翼教授的《苗语与汉字》书稿后,给出了“这是方法论”的评价。

这个所谓的方法论,就是在汉藏语系或者是汉字文化圈内,对两种语言进行比较,首先从宏观上看两者的声母、韵母、声调的异同,相同的不用管它,相异的看是否发生某种集体转换,把这种转换规则揭示出来,然后在具体的字、词当中验证。如果一种语言里的某个词映射到另一种语言里——两边的读音有明显关联、字义或词义又贴合,就可以认定这两边相应的词同源,用时髦的说法,叫“量子纠缠”。

例如:あいまい(ai mai),意思是暧昧。那么,它与这两个汉字就是其同源词。

用这种方法,您只要掌握了这边的语言,就比较容易掌握那边的语言。

既然叫“方法论”,它可以用来研究苗语与汉字的关系,也可以用来研究汉字与其他相关语言文字的关系。此前我用这种方法写了有关文章,讲了粤语跟普通话的关系、越南语跟汉字的关系。

这回我讲讲日文读音跟汉字的关系,也许能让您更快地记住更多的单词。

二、日语值得关注

日本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切关注的国家,世界上没有第二个国家像它那样与我国有这种密切的关系:从文化上说,有血缘;从地缘政治、经济上说,相互影响巨大;从近现代历史上说,它给我们烙下深深的仇恨的;从现实来说,它还在常常给我们制造麻烦。单论语言,它非常独特。

我首先声明一下,我没上过一次日语课、没拜过一个日本语老师,但是大约在30年前就买过一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无师自通日本语口语》,一直放在书架上。最近拿出来自学了一番,也看了一点视频。

我以一个完全的门外汉的视角来看日语。它的语法、常用语等,都不需我来说。我只讲众多的日语单词读音与汉字的关系。

关于日语和日文应有一个基本的描述:

日语是一种独立的语言。也就是说,日月山川这些称谓早已有之。

引进汉字之后才形成了自己的文字——用平假名、片假名作为拼音字母(假名的意思就是借字——从中国借字)。另一方面,直接挪用汉字、汉语。

日文是一种拼音文字,尽管引进了大量的汉字。近现代又引进了诸多西方词汇,但是用假名注音,听上去有点怪怪的。

日语的句法,以主宾谓为序。

日本中大量使用的是平假名,在表达外来语以及特殊用语时才用片假名。

三、平假名、片假名的来源

有日语基础的朋友可以快速划过这一节。

日语的平假名、片假名,都在这张“五十音图”里。


每一格里,左上是平假名,右上是片假名,下边是罗马音。

另外,还有四行浊音、一行半浊音。

浊音:

が(ga) ぎ(gi) ぐ(gu) げ(ge) ご(go)

ざ(za) じ(zi) ず(zu) ぜ(ze) ぞ(zo)

だ(da) ぢ(di) づ(du) で(de) ど(do)

ば(ba) び(bi) ぶ(bu) べ(be) ぼ(bo)

半浊音:

ぱ(pa) ぴ(pi) ぷ(pu) ぺ(pe) ぽ(po)

1000多年前,日本人的历史文化和经验教训还只能靠口口相传,所能积累的知识非常有限。当他们看到汉字时,一心向往、倾慕。但是发现其发音与日语差异较大,于是从汉字中提炼符号,为日语注音。

下面这两张表可以帮助您理解这些字母的发音。它告诉您平假名、片假名是怎么来的。

表一、平假名是从汉字的草书中来。


表二、片假名取自汉字的某部分。

要注意的是,假名的发音,来自其相应的字源,但二者并不完全相同。比如:か来自“加”,但读ka;た来自“太”,但读ta。

四、日文汉字的读音分音读和训读

音读,因整个照搬汉字,包括音、形、义,读音也取自汉字的发音。当然,跟现行汉字的读音又有不小区别,这等一会儿再专门讲。

训读的字,借用汉字的形、义,来表日语的义,但该词的音是其原有的。日、月、山、川、樱花,在引进汉字之前就有相应的音,现继续沿用以前的读音。

比如说“山”,音读就是さん(san),和我们汉语的“山(shan)”的发音很接近,但这个字的训读是やま(yama)。家:うちいえ(uchie);人:ひと(hito) 。它们都属训读。但是,把“家”发音为 か(ka),“家庭”读かてい(katei);把 “人”发音为じん(jin) 把“人民”发音为じんみん(jinmin),就是音读。

这篇文章要讨论的是音读词,对训读词就不去管它。比如说,人家“樱花”叫sakura。为什么这么叫,只能请教日语老师。(待续)



版权所有© 国家民委中国民族语言文字应用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