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信古不泥,敢闯藩篱
汉字经历了几千年,其形、音、义,都在不断变化。有的是渐变,有的是突变。
渐变如滔滔江河,谁也挡不住。
突变导致前后衔接不上。对此,我们可以大胆地说,这是发生了错讹。
有错讹,是绝对的。
但如果这种错讹写进了工具书,写进了权威的书籍里,一般说来,我们只能将错就错,甚至你根本发现不了有错,只缘身在此山中,你很难走出这座大山。
但是,当我们走出汉语文这个圈层,比如走进苗语,做一些对比研究,很可能会发现汉语文的错误。
有人可能觉得:你也太狂妄了,敢挑战权威,不知自己几斤几两!
不妨试试。
1.卉似乎应该读bēn。但字典上只标注了huì这个音。
《说文》释卉为“草之总名也。”也用来指花,如奇卉怪草。常见的从卉的字有二:奔、贲,《说文》说它俩都是以卉表音,都念bēn。不过,贲还有一个读音bì。反过来推断,卉大体应和奔、贲一样读ben。奔、贲二字的上古音均在帮母、文部。这里是不是发生了突变?

卉、奔、贲的小篆
我是怎么发现这个“突变”的呢?苗语的花叫bangx,bangx dlenx是桃花,bangx jenl是茶花。如果卉读bēn,转换成bangx,是有可能的,读huì则无可能。有人可能会说,对应于bangx的可能另有其字,与卉无关。那么,有两个问题:一是除了卉之外,哪个字能与bangx对应?二是怎么解释这个现象,苗语中有叠韵词bangx liangx,指坟墓。我释为坟陵,而坟的繁体为墳,又是以贲表音、根子上以卉表音。难道这只是巧合吗?
2.膚(fū),现简化为肤,似乎应该读lu或liu。
胪,繁体为臚,以盧(卢)表音。因含韵首i,读音接近于liu(同样以盧表音的慮、驢读lv,也是因为韵首i的影响)。《说文》:“胪,皮也。”皮肤是胪的本义,其他义项则是引申义。而指皮肤的,又被简写为膚——臚字中的盧省略了皿,又将“月”置于其下部(膚中看似有“胃”,其实无关)。《诗经·卫风·硕人》:“手如柔荑,膚如凝脂。”泛指表皮。苗语中,liut即皮。liut mais眼皮。qenk liut削皮。
顺便说一句,皮,本是动词,指剥皮。
3.绛,似乎应该读liong或long。
隆,《说文》:“从生,降声。”有两个含义:一是隆字由降、生二字组成(小篆中降字未简化,一目了然);二是隆字由降表音,由生表义。可以推测,降与隆曾经同音,或大致同音。而绛的读音源于降,其右部是降字的省略形。事实上,隆的上古音在来母、冬部,约略可写为liuom(见《汉字古音手册》)。u灭失,om转换为ong,即为liong。《说文》:“绛,大赤也。”即深红色、近于紫色。《史记·田单列传》:“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彩龙文。”苗语中,liongl即指绛色。
4.变,应该读如恋或乱。
变,繁体作變。据《说文》:“變,更也。”同时说得很清楚:以下面的攵表义(与改、更一样,更的小篆下部本来也为攵);以表音。戀、巒、攣、孿、鑾、鸞、欒、臠、孌等读luan或lian,与变具有相同的表音部件,这个部件统统被简化成“亦”。据《说文解字注》,表音部件即乱的异体字。苗语中,lins 即变。bait lins jangx eb seil。雪变成凉水。lins jangx dliangb变成仙。认定lins即变的前提是,变读lian才能完成读音的转换。
5.檾,应该读luò。
字典上,檾读qǐng。《说文》:“檾,枲(xǐ)属。”檾、枲都是麻。这一点没有疑义。但其对读音的解释则值得探讨——“诗曰:衣锦檾衣。”而《诗经·郑风·丰》一般都作“衣锦褧(jǐong)衣,裳锦褧裳。”《说文》又释褧为檾。褧是用麻做的衣,但并不等于檾,其读音也未必与檾相同。大概是把褧、檾的读音划了等号,才读檾为qǐng(与褧读音相近)的。《说文》还认为檾是以熒(荧)字头表音(这样可解释其韵母与熒相同)。但是,要知道:以熒字头(从根子上讲,是榮字头)表音的字有两大系列,其读音截然有别。第一系列是荧、萤、茔、营、蓥、荥、营、莹等,基本上都读ying;第二系列是勞、䃕、䝁(láo)、犖(luò),声母都是l,韵母作uo或ao。因此,完全还有另外一种可能:檾读luò或láo。苗语中,nos指麻。我们都知道,南方不少地区,容易把l、n相混。luò即可转读为nos。


麻与两个同义字檾、枲,也是表示麻这种植物的仅有的三个字。下方的图是它们共同的部件朩,朩指剥麻。
6.随,应该读duò。
随跟很多字有亲缘关系,如果不简化,这种关系很清楚。比较隨(随)与墮(堕)、橢(椭)、憜(惰)。可以看出它们有一个共同的部件隋,并以其表音。

惰、堕都读duò。《管子·形势解》:“臣下随而不忠。”是假借随为惰。可见随、惰读音相同。
苗语中,des有多支字义,其中有三:(1)跟随。~ ghangb随尻,即跟在屁股后面。(2)遵照。汉语有成语:萧规曹随。des gid随路,即顺路走。kab lix des gongl犁田顺沟。des lil按理。(3)听任。des与随相符。只有duò的前提下,才可转换为des。
紧接着,又一佐证。
《史记·天官书》:“廷藩西有隋星五。”“隋星五”即五星坠落。《淮南子·时则》:“暖风来至,民气解隋。”“解隋”即懈惰,说明隋与惰相通。《说文》:“隋,裂肉也。”裂即分割。隋也指饭前祭祀时从食物中分出来用于祭祀的肉或其他供品。苗语中,des又指分发。des ax hsob隋不销,即分不出去、销不出去。把des释为隋,音、义都能对上。
写到这里,必须赋诗一首:
咏苗语
谁道重峦阻隔深,
我闻苗话如乡音。
曾争涿鹿应同语,
虽徙西南未异心。
千载遗声活化石,
一朝破壳远山岑。
神州处处普通话,
不若此文贯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