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班缘起
人工智能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路径。教育部2018年印发了《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大力建设人工智能学科,形成“人工智能+X”复合专业培养新模式,着力应对人工智能人才需求的巨大缺口。
语言作为人与动物的核心区别特征,人工智能模拟人类智能,关键在于语言。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说,“得语言者得天下”。江苏师范大学在国内首创神经语言学、工程语言学等学科方向,在语言脑机制研究领域成果丰硕,推动了基于人脑语言机制启发的人工智能原始创新,由此开设“语言学+人工智能”实验班,采用主辅修制,主修语言学,大二开始辅修计算机科学,毕业获文学学士和工学学士学位。


实验班简介
江苏师范大学语言科学与艺术学院,是我国语言学研究重镇。学院专业建设坚持学科交叉的特色,率先在国内开展以语言学为核心、融合文理工医等的多学科研究。拥有中国语言学学科先进的人脑语言研究的实验设备、一流的平台和教研团队。



培养目标:实验班培养贯通脑科学和人工智能的新文科人才,特别是能基于语言脑机制设计下一代人工智能架构的复合型人才。课程以语言学为基础,注重与脑科学、人工智能、数学、生物学等的交叉融合,注重创新能力培养。
主修核心课程:《面向脑科学与人工智能的语言学引论》《面向人工智能的语言学》《Python程序设计》《人工智能前沿讲座》《神经语言学》《句法学》《语音学》《语义学》《系统神经科学》《人工智能数学基础》
辅修核心课程:《C++程序设计》《离散数学》《数据库系统原理》《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网络》《机器学习》《机器人基础》《区块链技术与应用》《知识图谱》
师资力量
教师具有跨语言学、心理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学等多学科背景。专任教师38人,教授20人,副教授10人。并通过语言能力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协同机制,汇聚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等一流高校的顶级师资和相关资源。

杨亦鸣,国家“-”教学名师,“-”特聘教授、江苏师范大学语言科学与艺术学院院长、实验班首席教授

李平,江苏师范大学“-”讲座教授、香港理工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实验班首席教授

孙茂松,欧洲科学院院士,江苏师范大学语言能力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机器语言能力平台平台长,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实验班首席教授

教师获得包括科技部973课题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国家项目30多项:在PNAS、《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科学》等权威期刊发表语言脑机制、人工智能等主题高水平论文上百篇,获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等奖励多项
学生风采
学生在“挑战杯”红色专项国赛、互联网+、“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等比赛中获得特等奖等奖项,首届实验班(2019级)入选江苏省先进班集体

学生获“挑战杯”大创竞赛国家特等奖

央视《新闻联播》报道我院学生作品

学生赴韩交流

学生赴诺丁汉大学访问交流
选拔办法
自愿报名,经面试后择优录取,并转入“语言学+人工智能”实验班学习(主辅修)。
报名截止日期:2022年8月19日24:00点。
教务处网址:http://jwc.jsnu.edu.cn/
咨询电话:0516-83656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