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党委书记赵天晓致辞
尊敬的刘宏司长、杨丹校长、石亚洲校长、戴庆厦教授,线上线下参会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学者:
大家上午好!
四月的北京,和风送暖,繁花似锦,生机盎然。在这春和景明的日子里,中国民族语言学会民族语文应用专业委员会第三次学术讨论会暨中国民族语文应用第二届高端论坛隆重开幕。首先,我代表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的的代管单位中国社科院民族学和人类学研究所,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各位来宾表示诚挚欢迎!
今天,新老朋友齐聚一堂,共商新时代民族地区语言文字工作大计,群贤毕至,蓬荜生辉。能够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举办这样一个高规格、高水平的会议,离不开教育部语信司、国家民委教科司、中央民族大学、北京语言大学等单位和各位领导一直以来的关心指导,离不开各位知名学者和青年才俊的支持帮助,离不开会议组织者、筹备者和服务者的默默奉献,对大家表示衷心感谢!
借此机会,围绕新征程上更好推进我国民族语言应用研究,我同大家分享一些思考和体会。
一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文为时而作,学为道而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习近平总书记也高度重视语言文字工作,多次发布重要论述,在去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语言文字工作作了重要指示。党和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国办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为推进语言文字工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坚强保证。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民族语言研究大有可为,民族语言应用正当其时。我们相信,本次会议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学术导向和价值取向,立足于民族地区发展新方位,聚焦国家发展战略,围绕一系列重大议题开展研讨,必将充分展示语言应用研究最新成果,彰显语言文字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大局的积极作用。
二是传承发展、守正创新。根繁才能叶茂,厚积方能薄发。坚持民族语言应用服务于民族地区各项事业发展,是民族所建所以来民族语言学科一直传承的优良学术传统。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紧密团结全国民族语文工作者,统筹推进民族语言研究工作,积淀深厚,活动丰富,发挥了重要的学术组织和引领作用,获得了全国先进社会组织等荣誉。民族语文应用专业委员会紧扣民族地区语言文字事业的重要问题聚焦发力,坚持在继承中发展、在开拓中创新,持续举办高端学术研讨,产生了良好的学术效果、社会效果、舆论效果。我们相信,本次会议植根于民族所语言学科和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的学术传承,深入探讨关系民族地区语言文字和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既从宏观上体现语言应用研究的整体风貌,又分专题分领域体现各方面探索创新,必将形成有分量、有价值、有影响的研究成果,推动民族语言研究更好更快发展。
三是砥砺思想、汇聚共识。民族所前辈费孝通先生有句名言: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现在已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重视民族语言应用研究、加强学术研讨交流,是民族所多年来形成的光荣传统和优良学风。正是在一场场学术报告的教学相长、互通互鉴中,在一次次交流分享的火花四溢、激荡共鸣中,大家说观点、讲认识,谈思考、开脑洞,凝聚起同标共进、同频共振的共识,汇聚起思考深邃、智慧迸发的洪流,构筑起促进民族语言研究“三大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本次论坛既有戴庆厦先生、李宇明教授、黄行研究员等学界前辈开拓引领,又有一大批中青年学术骨干创新发展,也有博士学子的学习传承,我们相信,本次会议一定会成为我国民族语言应用研究领域人才队伍和思想智慧的集中展示,成为老中青学者济济一堂、传帮带教的生动实践,成为砥砺思想、凝聚共识、展现风采的学术舞台。
四是踔厉奋发、携手共进。当前,包括民族语言应用在内的民族地区语言文字事业发展正在进入一个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重要时期,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民族语言应用研究既面临机遇,也存在挑战,既具备有利条件,也亟需开拓创新,出真成果,出高质量成果,为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发展奠定语言基础。按照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的要求,我们要积极推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融合发展。关键是牢牢把握时与势,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因势利导,既倾情投入、深入研究,又密切配合、精诚合作,在教育部国家语委、国家民委的指导下,中国民族语言学会要充分发挥学术社团的组织优势,与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兄弟单位以及全国学界一起努力,上下联动,协调配合,共同推进学术研究高质量发展。我们相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有各单位和领导的关心指导,有学会和专委会的引领带动,有兄弟单位的鼎力支持,有各位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民族语言研究特别是民族语文应用研究必将迎来更大发展,取得更大成就!
再次感谢各位领导对民族所工作的关心支持!预祝会议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